如果说四连体配不上高端邮品的称号,那么所谓金箔小型张,那才是中国邮政挖的巨型天坑,这个坑挖于25年前,至今大坑未填,在坑底的人至今尚未见到天日。
1997年的香港回归小型张,发行量2000万,面值50元,加了个折子卖120元。这个项目,跟1997年全年邮票总售价相当。蹭着香港回归的热情,加上金箔小型张的噱头,当天在集邮总企业门口排队,从和平门排到了琉璃厂。120元的的东西被爆炒到400元。然而只有退潮之后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
香港金箔张发行量2000万,实际剩了481.2万,总售价达到了18亿,而现在只有4亿市值,直接蒸发了13亿的市值。
澳门金箔张发行量不减反增,但是不再溢价发行,而是纳入了预订,因此总售价相比香港金箔张算是“良心”了很多,现在市值和售价差值比香港张少了10亿,杀伤力明显小了很多。同时也可以看出,不管是什么销售模式,最终体现的市场表现是差不多的,销售模式无非是分配过程是否公平的体现而已。
这两个张的最低市场价是13元,由此可见,市场对这种不要脸的做法,给的是赤裸裸的毒打,中国邮政从上面是赚了20亿的收入,但是给中国邮政口碑带来的损失,就不是仅仅是20亿了。这两个张的最直接评价就是臭,很臭,臭大街,臭不要脸。
到了2000年,将没有卖出去的481.2万小型张,再次加盖新的编号,按特字头邮票出售,再次钆了一波韭菜。这个发行量少了很多,又占了一个龙头编号,现在市场价接近售价,虽然已经是22年过去了。通货膨胀之下,22年前的120元购买力和现在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。
好在邮票还是可以使用的,50元的小型张,用来寄包裹还是很划算的,这25年,不知道有多少小型张已经真正实现了它的真正用途,真实存世量已经减少了多少,这点是邮票比钱币优越的地方。
贪心不足蛇吞象,要么售价低廉,发行天量,要么溢价高昂,发行量少,两者都想占,邮票有金箔张,钱币有航天钞,都是击穿了市场的承受能力,钱币可以面值回存,邮票只能慢慢使用,对收藏市场的杀伤力都是核弹级的,这种臭东西还是越少越好。
2022国际足联世界杯直播正规买球app十佳排行